麻栗坡烈士陵園位于縣城北面4公里的蒼松翠柏中, 1979年2月修建,到目前為止先后共經歷6次大規模維修改造,最近一次是202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800萬元用于陵園提質改造項目建設,投資160萬元用于無障礙通道建設。1985年被列為云南省重點烈士陵園,1988年被云南省列為第二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2009年3月2日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。 整座陵園占地50余畝,背靠青山,面向祖國,山勢巍峨,建筑宏偉,陵園內共安葬著來自全國19個省市19種民族966名烈士,都是英勇奮戰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忠骨。沿石階而上至山腰平地中心,是用花崗巖裝飾的革命烈士紀念塔,塔高19.99米,象征1999年。塔的正面是毛澤東主席題詞: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”八個金色手寫體;背面是鄧小平主席手寫體:“為保衛祖國邊疆英勇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”。右邊碑上是老山、八里河東山、扣林山作戰的簡要介紹,左邊碑上記載著烈士的英雄事跡。 紀念碑前面躺著的墳墓被稱為英雄臺,他們都是被中央軍委或原昆明軍區授予“戰斗英雄”稱號的烈士,其中被中央軍委授予“戰斗英雄”稱號的有4位,即1984年4月28日收復老山戰斗中第一個沖上主峰陣地英勇犧牲的張大權烈士,生前某部副連長;1984年7月12日堅守老山陣地英勇犧牲的李海欣烈士,生前是某部代理排長;1984年9月奉命參加襲擊1243高地英勇犧牲的傅孔良烈士,生前是某部偵察兵;戰地模范指導員郭興科。其余都是有突出英勇事跡而被原昆明軍區授予“戰斗英雄”稱號的烈士。在每冢墓碑上都鑲有英雄生前的畫像,并刻有烈士生平。烈士按犧牲時間的先后順序自下而上安葬,其中干部占9.5%,正副班長以下的戰士占90.5%,黨員占30.3%,共青團員占42.7%,非黨員占27%。他們當中,最小年齡只有16歲,最大年齡49歲,職務最高的是團副政委,有一部分戰士入伍才3個月就犧牲在戰場上。 烈士陵園內栽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珍稀樹種,其中有團中央從北京帶來的雪松,有濟南軍區部隊捎來的龍柏、撒金柏等,整個陵園綠樹成蔭。在陵園上建有一座六角亭,供掃墓的人休息乘涼。每逢清明節,來自全國各地的解放軍、工人、農民、烈士家屬、機關干部、學生等前來參觀悼念烈士英靈,并留下了許多發自肺腑、催人淚下的祭文、誓詞和詩抄?,F在,麻栗坡烈士陵園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進行愛國主義、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