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面向敵!老山15勇士退30倍越軍殺敵104,定向雷立大功英雄旗幟 在中越邊境第三次大排雷行動中,云南掃雷大隊在昔日老山作戰的主戰場排除地雷等爆炸物近20萬枚,種類涵蓋反坦克地雷、防步兵地雷、跳雷、棺材雷、拋撒雷等。種類之繁多、數量之巨大,觸目驚心,從中也可看出在長達10年的對越作戰中,雙方地雷戰的廣泛和兇險。 圖:云南掃雷大隊排除的66式定向雷。 在掃雷兵排除的諸多地雷中,有一種鼎鼎大名,這就是我軍的GLD150型防步兵地雷(即66式定向雷)。這種地雷因雷殼正面寫有“此面向敵”四個字,讓人過目難忘。 66式定向雷的來歷,說起來有些復雜。這種地雷首先出現在抗美援朝戰場,美軍發現加拿大使用了一種定向雷后,改進設計出了M18反步兵定向地雷,專門用來對付志愿軍夜襲。由于這種地雷殺傷威力大,所以美國人給它取了個綽號叫“雙刃大砍刀”。在越南戰爭中,美軍大量使用這種定向雷對付越軍,越南及當時援越的中國立即進行了仿制,便有了不同版本的定向雷。無論美版、越版還是中國版,都會在定向雷的攻擊正面上印“此面向敵”字樣,以提示布雷手千萬別裝反了,這個字樣便成了定向雷的一個獨特標識。 66式定向雷的原理并不復雜:在一個塑料或鐵制雷殼內,裝上600克TNT藥塊,TNT藥塊朝外一側,裝700顆鋼珠。雷殼有一定弧度,引爆TNT后將鋼珠炸出,密集飛散角60度,最大飛散角120度,有效殺傷距離80米。 上面這組數字,在步兵攻防作戰中是非??膳碌?。700顆鋼珠相當于瞬間密集發射700顆子彈,殺傷距離80米,這比沖鋒槍掃射還威猛。密集飛散角60度,則意味著在60度夾角范圍內,都有極大命中的可能。 圖:云南掃雷大隊戰士正在排除一枚66式定向雷。 而且這還是一種可以瞄準的地雷,這是十分罕見的。在66式定向雷的上部中央,有一瞄準孔,可以瞄準設定殺傷方向和高度。布雷時,沿地雷預定殺傷范圍的中心線,選擇距50米左右,與人肩部同高的物體作為瞄準點。這樣鋼珠就會按設定的夾角方向射出,這對封控通道來說太有用了。 66式定向雷有兩種起爆方式。一種是電發火,即在定向雷中安裝電雷管,通過電線控制地雷爆炸,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根據戰場實際情況隨時引爆。另一種方式是設置絆線,敵人一旦觸動絆線,就會拉動拉火栓、引爆地雷,好處是無須人工守候觀察。 在對越作戰中,中越雙方大量使用了這種定向雷,在很多戰史記述中多有提及,其中有兩個戰例很著名。 戰例一:越軍特工偷襲辛柏林雷達,動用定向雷殺傷我軍戰士上世紀80年代初,我軍從英國進口了3部“辛柏林”雷達。這種雷達可以根據敵人迫擊炮彈的飛行彈道,快速精確地探測敵人的迫炮陣地,從而實施炮火反制,這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偵察裝備。這3部雷達原本有1部在宣化炮院,1部在廣州軍區,1部在昆明軍區。1984年初我軍開始備戰“兩山戰役”后,3部雷達全部部署到了云南前線,歸昆明軍區直接掌握。 圖:部署在老山前線的“辛柏林”雷達。 在“兩山”戰役及之后的炮戰中,這些雷達發揮了重大作用。不少參戰老兵說,“越軍炮彈剛發射,我軍反制炮火立即覆蓋敵人炮兵陣地”,這話有一些夸張,但我軍在炮戰中確實占有絕對優勢,特別是“辛柏林”雷達部署到前線后,讓越軍吃盡了苦頭。這樣的炮戰神器在當時高度保密,越軍并不掌握,但他們的特工卻誤打誤撞,差點毀掉我軍一部“辛柏林”雷達。 圖:中越炮戰,我軍占明顯優勢。 1984年7月4日深夜,越軍821特工團406營7連一個排秘密潛入我境,在一山洞中不聲不響潛伏了一天多,我軍絲毫未發現其行蹤。7月6日零時剛過,越軍特工分兩組,一組襲擊我迫炮陣地和41師122團9連3排,另二組偷襲昆明軍區炮兵儀器偵察營“辛柏林”雷達陣地。凌晨2時30分,越軍特工突然動手,10分鐘結束戰斗,造成我軍亡10人、傷49人,而越軍特工僅亡1人,傷10人,而且成功地退回越南境。 這起偷襲事件造成的影響很壞,暴露出我軍在防特工襲擾上存在嚴重疏漏。事后調查發現,越軍在襲擊中并未使用槍彈,只使用了定向雷、手榴彈、火箭筒和炸藥。這是越軍特工精心考慮過的襲擾方式:如果開槍,槍聲一響必定引起我軍應對和反擊,而用定向雷、手榴彈等爆炸性武器,會讓我軍誤以為是零星炮擊,不會引起警覺。 圖:無論美軍還是越軍,使用的定向雷都有“此面向敵”,雖然語言不一,但意思是一樣的。 不得不承認,越軍特工的偷襲是成功的。當時雙方炮戰一直在持續,大家都習以為常,深夜響起幾聲爆炸,確實沒有引起我軍重視。更要命的是,負責守衛“辛柏林”雷達的一個班,當晚換哨時出現重大疏漏,造成哨位無人,給了越軍可趁之機。 定向雷本是防御性武器,越軍居然腦洞大開,在夜襲中當作攻擊武器來使。夜暗中,雙方都不便瞄準,他們用定向雷來射擊我軍,可謂狠辣。漫天鋼珠飛射,讓我軍猝不及防,吃了大虧。所幸的是,越軍特工并不清楚眼前的裝備就是讓他們吃盡苦頭的雷達神器,只是破壞了一些部件。這部雷達修復后,又投入使用。 戰例二:老山“十五勇士”與30倍之敵作戰,殲敵104名來而不往非禮,越軍特工7月6日用定向雷殺傷我軍,我軍在6天后以彼之道還治彼身。 我軍收復老山、者陰山和八里河東山等騎線要點后,越軍一直企圖反撲。經過數月備戰,越軍于7月12月以一個加強師的規模對老山陣地實施反撲。當日5時許,越軍316師174團部分兵力偷襲老山142號高地,防御此高地的是14軍40師119團8連3排,共15人,代理排長為李海欣。 圖:戰斗英雄李海欣。 李海欣是一位戰斗經驗豐富的老兵,為應對越軍特工偷襲,他在陣地四周布設了大量地雷,其中就有很多66式防步兵地雷。越軍敢來,首先讓他們嘗嘗定向雷鋼珠的厲害。 越軍悄悄逼近時,被我觀察哨發現?!笆逵率俊眹狸囈源?,在近距離內突然開火,同時引爆定向雷,將試圖偷襲的越軍打成了篩子。隨后越軍發起強攻,向我塹壕內瘋狂扔炸藥包、投手榴彈等。李海欣一人斃敵8人,左胸中彈負傷。重傷之際,他接連按響2顆66式定向雷,炸死炸傷越軍一片。當他忍痛爬向陣地按響第三顆定向雷時,敵人扔過來一顆手榴彈,在他頭上空爆,英雄壯烈犧牲。 圖:李海欣被授予“戰斗英雄”榮譽稱號,葬于麻栗坡烈士陵園。 5時45分,敵人又組織一個加強連對142號高地進行強攻。此時,3排已犧牲5人,傷8人。班長楊國躍帶2名未傷戰士、8名輕傷員抗擊,定向雷又幫了大忙,一炸越軍一大片。但終因敵人太多,戰士們不得不退入坑道,表面陣地被越軍占領。后在友鄰連隊的支援下,奪回了142高地。 在這場陣地防御戰中,“十五勇士”能與30倍之敵激戰10多個小時,打退敵人6輪攻擊,斃敵104名,首先靠的是戰士們無畏犧牲、壓倒一切的英雄氣概和高超的軍事本領,另一點就是大量布設的地雷特別是66式定向雷立了大功。戰后,15位戰士被昆明軍區授予“十五勇士”榮譽稱號,142高地被稱作“李海欣高地”。 |